峥嵘岁月  光辉历程——为东北地理研究所50年华诞而高歌

来源:第13党支部 刘兴汉  |   发布时间:2009-07-10  | 【    
    (一)
    地理研究所,历经50年的沧桑,有艰难、有困苦、有欣慰、有激情;有老前辈的展旗率领,有广大科技人员的孜孜不倦地奋斗,有全所员工们的辛勤劳动。它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随着伟大祖国建设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巨变,地理所在各级党组织和中科院的领导下,也是日新月异地壮大成长。
    回忆在58年建所初期,从师大地理系,“以系带所”, 到60年迁到民康路电子楼; 从62年于红旗街新建办公楼,才有了研究室、试验室、图书资料室、印刷车间以及车库、食堂等 ,开展了东北西部、三江平原等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考察,分担和协作了“六五”、“七五”、“八五”等攻关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区域性资料,写出了大量论文及科研成果。同时培养出一大批中青年科研人才。新世纪初,又在“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奠基了“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新址,修建了办公大楼、报告厅、化验室、研究生部等,仪器装备可谓一流,人才济济,硕果累累 。成为知名的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中心。
    几十年来,考察研究足迹,从松嫩平原(人民公社规划、草场调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研究及遥感制图分析)到辽西丘陵(水土流失调查、黄金找矿)、辽东山地(辽东找独居石砂矿)、吉东山地(朝阳川滑坡治理),到大小兴安岭(冰缘、冻土研究及找金矿);从博斯腾湖(芦苇遥感调查)到齐鲁大地(找金矿);从白山黑水(综考和水文、生态研究)辽南沿海(滩涂调查)到黄淮海平原(滩涂调查、农业开发);从“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遥感调查,到松辽大地(农田林网区遥感制图、玉米估产、地化环保研究),完成了大量科研课题,积累了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数据,实现了“出成果出人才”的目的。
    以原遥感为例,81年在吉林分院组织下,进行了首次航空遥感试验(净月潭地区),集中了有关部委,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精英,进行了多兵种联合作战,对机载仪器检验、光谱测试、航片应用等,是一次大练兵,积累了经验,总结出一系列成果(《长春航空遥感试验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
    从82年起,开始应用遥感影象(MSS、TM多波段卫星照片),对三江平原沼泽(六五攻关课题)、别拉洪河地区土地利用动态研究、“三北”防护林遥感调查、吉林西部农田林网区遥感复查、乾安地区生态环境动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吉林中部地区玉米估产(利用多波段、多时相卫片)等研究,都取得了又好又快的科研成果,缩短了研究周期,提高了制图质量,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林业部组织的“三北”防护林遥感调查,平泉县公共试验区试点,林业规划院组织的“农安县农田林网区遥感调查试点、吉林西部农田林网区遥感调查,分别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三江平原地区农业自然资源遥感复查课题,也获得了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遥感技术带动了国民经济建设,愈来愈明显。
    (二)
    “和谐”已成为21世纪当今中国人民心底里最强烈的愿望,它已经成为现时代的最强音。不同人员,以不同的视觉诠释着“和谐”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无处不在的“和谐”音符,也让这个伟 大时代,显示出理性与建设性的进步足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家庭之间、国家之间及国与世界之间的“和谐”,构成了惊天动地的“和谐”交响曲。
    科学发展要构建“和谐”,时代进步要构建文明“和谐”。纵观中华大地,不论西、中、东部,不论工、农、商、交通业,不论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 大成就,国民经济建设的高质量、高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日新月异和如一家的大神州,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世界所瞩目。
    “和谐”也闪跃着吉林省、长春市
    老工业基地建设突飞猛进,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新兴产业大显生机,城乡“和谐”,气象万千,如长春汽车城又开辟了新兴开发区,北方汽贸城正在腾飞。北方客车,打造出国际一流品牌,“和谐”号正奔驰在华夏大地。航天航空材料,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吉林工业,已驶入快车道。
    建所初期(60年代),曾对东北西部进行过“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综合考察”,在研究报告中,指明了东北西部生产建设的不利因素。如风沙、干旱、盐碱及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但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积极治理,生态环境大有好转。封山育林、草场轮牧、湿地保护等屡见功效。有的变害为寄语,如白城地区,过去是“一年两场风,一场从春刮到夏,一场从秋刮到冬”,今天是“喝的是西北风,吐出来的是电能”。风吹轮转,风力发电,电力十足,风力资源成为廉价的能源。镇赉黑鱼泡的芦苇,过去大部分被当柴烧,今天作为特殊的经济作物,收割芦苇,就是收获“绿色金条”。
    另外,白城地区“十年九旱”,水资源缺乏,今天“引嫩入白”,解决了饮水、灌溉及工业用等需求。对白城来说,有水即有发展,有水即有希望。生活生产条件,大加改善,使原先“八百里瀚海”,已滋润成“水草丰美之地”了。
    松江河畔,万顷水田,从下种、育秧、灌水、收割到脱粒,加工为优质大米,全程机械化。千万亩玉米、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的面积,占全国第二位。兴隆山玉米园的生态、工程塑料,生产出的纤维,可织布做衣,神奇的玉米,能吃、能穿,又能用,真是一大奇观。
    此外,城区的社保、医保及棚户区改造,滋润了千家万户;新农村建设,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保证了适合儿童的全面享受义务教育。
生活因“和谐”而更加美好,社会因“和谐”而更加进步。从我省、我市和我所的成就,可见一斑。
    十七大,又为我们指出新起点,又为我们开拓出新征程,让我们为我国将实施创建社会主义新型国家的战略,尽情地欢呼和高歌吧!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