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研究所的变化

来源:第八党支部 孙海霞  |   发布时间:2009-07-10  | 【    
    时光转瞬即逝,一转眼,我已经来到研究所工作了整整七年,七年时光,每个人、每个人的家庭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而尤为让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七年的知识创新,让我们研究所发生了从未有过的改变。
    七年前,我是慕着中科院研究所的大名来所里工作的,很多同学当时都不太支持我的选择。当时的研究所,与长春地理所还没有整合,当然也没有进入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所里的办公楼很旧,办公设备也很简陋,当时我们整个课题组没有一台电脑,所以不做试验的时候,只能坐在办公室里看书,如果想查一些资料,那就更困难了,只能到资料室去翻一翻仅有的四五种相关的期刊,我现在清晰的记得,我向省科委申请的第一个项目的材料,是我在东北农业大学查的资料,自己用手写完,拿到打字室打的。由于不能上网,当时对一些专业信息的掌握相当有限,工作效率也很低。当时所里的实验仪器更是少的可怜,哈尔滨园区最值钱的仪器大概就是一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和一台凯式定氮仪,所以能开展的研究项目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抬眼看看现在,只能用今非昔比来形容,进入创新工程后,由于有了更多经费的支持,研究所从里到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办公楼装修一新,现在每个工作人员都有了自己的办公电脑,甚至每个科研人员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而且都联上了互联网,现在到所里的网上图书馆去查资料,很多中英文数据库可供选择,以前我们浏览的仅是国内同行的工作,现在我们可以站在国内外行业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眼界得到了无限的放大。而且现在所里还实现了网上办公,ARP系统的运用,使报销等一些琐碎的工作在网上就可以实现。实验仪器更是有了很大的改观,现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设备也进入了哈尔滨园区的实验室,特别是今年,所里还拿出经费为我们课题组在海伦站建立了标准羊舍,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实验条件。记的我去年到澳大利亚CSIRO做访问学者时,我为他们做了一个关于我们所和我本人科研工作介绍的报告,展示了我们所的研究大楼和台站,以及所里的大型仪器和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讲完后,很多以前不了解中国的人都感到很吃惊,他们感觉我们在很多方面与他们的条件已没有太大的区别,在那个时刻,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为我工作在这么优越的一个研究所而自豪。
    而让我感到变化更大的是每个科研人员的观念和科研能力,七年前,刚来所里工作的时候,哈尔滨园区仅有刘晓冰副所长一个人拥有博士学位,进入创新后,每个人都感觉不提高自己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所里的年轻人都纷纷选择出去读学位,所里在年轻人深造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园区已经有博士学位的七、八人了,其他的年青人也都获得了硕士学位,出去学习,不但提高了学术水平,而更为重要的是带回来很多新的学术思想,这些思想与我们的科研工作融合起来,未来所发挥的作用应该是无法估量的。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所里自己有了博士点和硕士点,很多年轻学子来到所里深造,更为研究所增添了勃勃生机。学术文章发表的档次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刚毕业时,自己都不知道SCI为何物,更不要说去发表,而现在,我们在实验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高水平的文章而谋划了,哈尔滨园区现在每年都有几篇SCI文章发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不但了解了国内外同行的工作,也让国外同行了解了我们,相信我们研究所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申请项目的中标率也更是让每个人感到惊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反映了一个研究所基础研究的实力,以前哈尔滨园区基本没有中过,而现在每年得到资助的数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许多年轻人也尝试着不断申报,在申报中我们获得了资助,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年轻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走向成功的尝试。所里现在每年也拿出很大一笔经费,用于资助所里科研人员的研究,经费的额度是大学和一些地方研究所所不具备的。
    回首七年走过的岁月,研究所发生了太多喜人的变化,我更坚信了自己当初来所工作的选择,因为研究所不断前进的脚步为我们每个人增添了信心和力量,相信通过研究所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努力和付出,我们研究所的明天会变的越来越美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