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有新思路
来源: | 发布时间:2003-09-02 | 【 大 中 小 】
一、东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具有显著优势
东北具有全国大多数地区发展经济难以企及的条件。在目前全国已探明的主要矿藏储量中,东北地区的石油储量占45%,原煤储量占10%,金矿、钼矿、镍矿和铝土矿都居全国前列;东北地区的森林面积8.67亿亩,约占全国森林面积总和的50%;东北地区具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重型机械制造、发电设备制造、造船、机车、汽车和飞机制造、机床制造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东北地区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的18.3%,铁路的密度是全国平均密度的2.17倍,大连港和营口港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能力的8.8%;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力量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有高等院校142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11.6%,每万人中在校的高等院校学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东北地区共有自然科学研究机构700多个,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215.18万人,占全国的9.9%。东北的人口城镇化程度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
二、东北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90年代以来,东北经济也实现了较快增长,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2001年与1991年相比,全国GDP平均每年增长9.92%,同期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GDP分别增长了10.34%、13.4%和9.4%;2001年全国人均GDP为7500元,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均GDP分别为12000元、7550元和9344元。这些数字说明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与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同步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是两个完全不同层次的问题。如果说现阶段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脱贫,那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应当是如何致富,如何率先实现工业化。西部大开发需要有中央财政必要的转移支付的支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则主要是依靠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转变思想观念比中央政府的资金扶持更重要
东北地区具有全面实现工业化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物质技术、科学教育等基础条件,不应将振兴东北经济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中央政府的财政援助政策上。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是条件问题,而是体制、机制与人的思想观念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如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培养和增强竞争意识、竞争本领的问题,是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的问题。
四、深化体制改革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前提
东北的国有经济比重高,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多,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继续调整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目标首先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民营经济的发展既可以使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获得再就业的机会,又促进国有企业减人增效,甩掉冗员过多的包袱,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民营经济,既要靠经济主体自主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同时需要政府宽松而又规范并且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二是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解决东北地区国有企业资产的“冰棍”现象,即在不改制的条件下企业的资产逐渐成为无效资产,改制过程中又容易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权衡利弊,应当两害取其轻,出发点是有利于救活企业。但改制的办法、过程和结果都应当依法、公正和透明。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补充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养老和失业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不足是中央政府的援助政策的重点。
五、发挥优势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则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着眼于把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做强做大。在讨论东北经济结构调整时,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东北的重工业过重,轻工业短腿,因此结构调整应当向轻工业倾斜。事实上,重工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恰恰是东北的优势,放弃或不重视自身的优势,去发展竞争力显著低于江苏、浙江和广东的轻纺工业,在战略上不具有合理性。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趋势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重工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我国的轻纺产品进入门槛低,已出现过度竞争,产品供大于求。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不在于减少重工业,而在于优化重工业的产品结构,在于增强重工业的竞争力。
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是振兴东北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措施。东北地区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由于“大而全”,实际上是“大企业,小规模”,即企业的员工多、设备多、占地多、厂房大,但生产规模小。由于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产品零部件配套的自制率高,因此批量小、设备和工时利用率低,导致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要改变这种用小生产方式搞现代大工业的状况,必须通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重组,以主机厂为龙头,众多专业化的零部件厂为其配套。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必须建立在大量小企业做专、做精的基础上。
东北地区另一个产业优势是农业资源条件好。东北轻工业的发展应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重要产业。这样既可以供应国内市场,又可以扩大对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出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东北农业与日本、韩国、俄罗斯之间具有结构互补优势,出口潜力大,应找到一种有效的体制安排和产业组织方式。其中,要着力整顿和规范对俄出口贸易的渠道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