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科研系统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概况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2008年进入院级重点实验室序列。湿地科学是研究所长期研究形成的优势领域和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围绕湿地生态学、湿地水文学、沼泽学、泥炭地学开展原始性科学创新,突出湿地关键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生态系统演变与环境效应、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生态保育、湿地水土优化调控与高效利用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我国生态保护、环境建设与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与相关的关键技术支撑。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研究等方面,均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我国湿地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湿地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与水安全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定位与目标 

  实验室面向湿地科学的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以流域为单元, 以湿地系统形成、演化的关键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研究为核心,开展湿地生态过程与功能、湿地修复与管理、湿地环境变化区域效应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揭示湿地复合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发展湿地科学理论体系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与水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湿地关键生态过程与服务 

  研究湿地形成、发育和演变过程及规律,阐明湿地水循环与水文生态过程碳氮循环过程及生态效应,明确湿地水文、关键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景观格局响应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规律与机理,探索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生态服务的关系,揭示湿地生态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机制。 

  研究方向二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与管理 

  研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与驱动力,建立评估湿地生态风险和确定多尺度生态安全阈值的方法,提出湿地生态恢复标准、目标,发展湿地修复的理论、途径与关键技术,构建以流域生态安全为目标的湿地优化管理模式。 

  研究方向三湿地环境变化区域效应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研究湿地景观变化与区域生态效应,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提出维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稳定性和农业用水可持续性的适应性调控途径,开展区域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设计,构建湿地保护与高效合理利用的湿地生态工程模式。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于贵瑞、吴丰昌、何兴元 

实验室主任:宋长春 

实验室副主任:郑娜祝惠邹元春 

 

研究团队 

  土壤生物多样性学科组 

  区域大气环境学科组 

  水文与水资源学科组 

  水环境污染与防治学科组 

  生物入侵生态学学科组 

  环境生态学科组 

  环境修复与材料技术学科组 

  城市森林与湿地学科组 

  景观生态过程学科组 

  湿地与全球变化学科组 

  湿地生态工程学科组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 

  湿地生物与环境学科组 

  湿地恢复与湿地农业学科组 

  湿地演化与生态功能学科组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 +86 431 85542266
Email: iga@iga.ac.cn 传真: +86 431 85542298
Copyright(2002-202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