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教峰副秘书长到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调研指导
2012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潘教峰副秘书长到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调研,参观了大安站核心试验区以及我所承担的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三期)项目“盐碱地高产地力培育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东北盐碱地治碱排盐农业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课题大安示范区,对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其未来发展与科技示范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王利祥、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何兴元、白城市副市长刘红霞、大安市副市长郭庆生等领导一同参加本次调研活动。
梁正伟站长代表大安站做了工作报告,就大安站建站意义与基本定位、总体目标、长期观测试验、研究进展与主要创新成果、国内外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态农业重大项目总体设计以及大安站未来发展规划等,向潘教峰副秘书长一行进行了汇报。杨福研究员就我所自主培育出的耐盐碱超高产水稻新品种“东稻4号”特征特性及推广情况做了汇报。
潘教峰副秘书长一行视察了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植物(水稻)耐盐碱阈值鉴定温室、水稻耐盐碱杂交育种试验区、盐碱地水稻覆膜节水增温抑盐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区、盐碱地水稻旱育密植高产栽培试验区、盐碱地水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区、盐碱地灌溉水量平衡及节水灌溉试验区、重度苏打盐碱地改良长期定位试验区、盐碱地顶级植被恢复长期定位观测试验区、碱地功能植物园以及位于站外的重度盐碱地高效改良与“东稻4号”万亩示范区。
潘教峰副秘书长高度肯定了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的建设与野外科学试验取得的可喜成果。他指出,大安站科研人员扎根基层,不畏艰苦,开展长期试验研究与示范,经过10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成果显著,在碱地植被恢复、水稻抗逆高产育种与栽培模式、苏打盐碱地改良等方面取得了具有重要创新意义的成果并且开展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广,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学院服务区域发展的精神,应当好好坚持下去,研究所及院有关部门要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建议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研究与归纳已有的长期试验数据和现有成果,为国家献计献策,为振兴区域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紧紧围绕解决区域农业重大问题,充分利用、集成院内外已有的技术成果,建立综合农业示范平台,加大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为东北现代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王利祥院长表示,大安站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果,希望以后大安站继续加大与地方的合作,在深化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同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白城市副市长刘红霞高度评价了大安站近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并就今后进一步加强院地合作交换了意见,希望更有效地利用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这个平台,全力推动耐盐碱高产新品种“东稻4号”、盐碱地高效改良技术等成果在吉林西部盐碱地水田开发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资环局CERN办公室副主任杨萍、中科院生物局农业基地办公室业务主管姚远、规划战略局评估处业务主管周长海、长春分院科技处侯鹏副处长、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黄铁青以及大安站科研人员40余人一同参加了本次调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