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湿地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我院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成果。由东北地理所牵头编制形成的《中国湿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作为系列研究报告的一项重点成果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介绍了我院今年推出的首批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张鸿翔副局长在会上介绍了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的部署、研讨与定稿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并对我院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成果的重要结论作了介绍。东北地理所所长姜明研究员、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祝惠研究员、科研计划处处长李禄军研究员在线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实施了大量湿地保护与修复计划,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报告》基于中国湿地基础研究、调查监测和科学实践,全面梳理和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湿地保护取得的重大成就。《报告》显示:我国湿地面积整体呈现恢复态势,保障我国水安全的作用更加明显;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湿地碳汇功能显著提升;湿地合理利用模式不断创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恢复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发布会阶段祝惠代表《报告》编写组与新闻媒体进行了线上互动,针对湿地领域广泛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与主流媒体进行了交流。
《中国湿地研究报告》系统揭示了我国国家尺度湿地分布格局和资源现状,阐述了湿地水文、生物多样性、碳汇等关键生态功能,梳理了湿地保护修复的主要技术和利用模式,提出了我国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科技需求和发展建议,为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院今年推出的首批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是中国科学院在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成果集成与服务新时期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在驱动相关科学研究、推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具有战略价值,也是中科院聚集主责主业,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一个重要抓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