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日报】东北地理所大麦响应塑料微粒生理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东北地理所科研人员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团队以大麦为研究对象,针对大麦响应塑料微粒的生理机制开展了相关研究。
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生产与广泛应用,塑料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来源主要是降解后的塑料碎片、合成纤维等。最新研究发现,塑料微粒在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中已广泛存在。但是微塑料对作物生理响应过程及激素调控网络的影响仍未可知。研究人员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塑料微粒可以被大麦根系吸收。研究人员还发现,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活性氧代谢关键酶的变化与植物激素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塑料微粒可严重影响作物碳代谢过程和激素调控网络,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未来研究中需更加重视塑料污染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其可能造成的生态安全问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记者揣晓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