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黑龙江别样春耕图:专家云端传送“扩种大豆春耕指南”
◎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3月23日,一场动员科技人员踊跃投身大豆科技大会战、助力农民备春耕的动员会在云端举行。
“今年大豆扩面积、提单产,相当于党中央给我们立下的‘军令状’,作为大豆科技工作者,深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我们将深入生产一线,做好技术研发和服务,推动我国大豆科技自立自强。”在当天召开的“大豆科技自强行动春季技术服务工作推进会”上,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激情动员,倡议大豆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打赢一场大豆科技自立自强攻坚战。
韩天富研究员在黑河与团队选育品种合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供图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3月18日召开的扩种大豆油料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今年大豆油料面积增加2200万亩以上是必须完成好的硬任务。”他同时表示,“大豆产业振兴,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为更好地组织实施大豆科技大会战,农业农村部专门启动了大豆科技自强行动。
扩种增产、科技自强,中国大豆迎来重要的“高光时刻”。
“大豆扩种”不仅成为今年科技备春耕热点话题,也激励着无数农业科技工作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和用武之地!”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北大荒集团鹤山农场有限公司在大豆收割、整地同步进行。吴树江 摄
今年全国计划扩种大豆面积1800万亩,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黑龙江计划扩种大豆1000万亩,占据总量一半还多。
三月的黑龙江,冰雪尚未完全消融。因为疫情限行,往年这个时候深入农村一线指导备春耕的大豆专家们不得不转换战场,纷纷通过网络云端为农民送上“大豆产能提升春耕指南”。
邹文秀(右)在田间调查大豆豆苗长势。受访者供图
如果没有疫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海伦综合试验站站长邹文秀,一年能有1/3时间在基层指导农民种田。但疫情阻挡不了她为农民技术服务的热情。3月6日,她组织来自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耕作栽培、养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领域9位专家开展线上授课,旨在为黑龙江省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9位专家分别从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大豆种植关键环节进行讲解,我听了心里有了底,专家们还留下手机号,有不明白的可打电话咨询,就像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海伦市种植大户杨海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今年国家号召扩种大豆,我家本打算只增加100亩,听完课后决定再扩种100亩,今年计划种400亩大豆,比去年翻一番。”
北大荒集团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大豆良种繁育基地科研人员在研究大豆根系生长情况。吴树江 摄
东北是我国大豆传统优势区和最大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占全国六成以上。国家要求东北地区大豆既要增面积又要提单产。如何实现大豆“双提升”,专家们给出一致建议:良种、良田和良法。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栾晓燕,被农民亲切地称为“金豆娘娘”。栾晓燕带领团队十几年磨一剑,育成高产稳产大豆品种“黑农84”,实现高产优质多抗等性状聚合。“黑农84”累计应用面积超过1000万亩,成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面积第一大品种。
手捧“金豆”的“金豆娘娘”栾晓燕。李丽云 摄
虎年春节之后,栾晓燕开始忙碌起来,先后多次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和黑龙江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科技助农在线帮”节目,为农民备春耕问诊把脉。关于大豆选种栾晓燕建议:“要依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熟期适中、秆强抗倒、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性的大豆品种,最好选择生育期内所需有效积温比当地常年有效积温少100℃积温的品种,保证在霜前正常成熟。”
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吴树江 摄
良种还需配良法,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东北农业大学教授龚振平建议大力推广应用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比如大垄密植技术。加强米—豆轮作和秸秆还田。全面实现良种、良法、良田配套以及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良种、良法还要配良田,今年黑龙江省前期降雪较大,邹文秀建议农民适时对耕地开展化雪作业,促进地温回升为春播抢时间。
实验室里的大豆种子发出嫩绿的芽。吴树江 摄
为助力大豆扩面积、提单产,今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大豆主产区开展高产竞赛,旨在把好品种、好技术、好模式找出来、推开来、用起来,以单产提升促大豆丰收增产。
“无论是大豆科技大会战还是高产竞赛,最终目标是实现我国大豆科技自立自强,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韩天富代表大豆科技工作者表达了通过科技服务为大豆振兴赋能的信心和决心。
黑土地上丰收的大豆。吴树江 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