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闻】祝惠:科研战线上的湿地生态守护者
湿地被称作地球之肾,具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维持自然生态健康平衡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祝惠用赤诚与热爱、学识与智慧默默守护着湿地生态的安全和美丽。
1983年出生的祝惠迎面走来的时候,会打破很多人对于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刻板印象。年轻、高挑、风风火火,干脆利落。
搞科研工作总要走在理论和技术前沿,这个特点正适合喜欢快人一步的祝惠。她的时间,一半在野外湿地,一半在实验室。她的口头禅是:不要耽误我搞科研。祝惠太拼,以至于在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流行着两句话。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特别研究助理 崔虎:第一句是,祝老师是不是又发表了高质量文章。的确是这样,她的科研产出量在我们单位总是名列前茅,连续8年获得了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的荣誉称号;第二句是,祝老师的学生是不是又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也是如此,她培养出来的学生几乎承包了研究所国家奖学金的名额。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 祝惠:我们最近大家实验的量也比较大,数据产生的也比较多。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尤其要注意,每一个数据、第一手的数据记录下来......
搞科研,祝惠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是生态大省,湿地、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丰富,如何通过生态学的方法来降低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从而避免对湿地、河湖等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就是祝惠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 祝惠:我们是属于东北寒区,气候条件相对恶劣。同时对于吉林省西部地区,还面临一个土壤盐渍化的问题。这些天然的不利条件也对水环境的生态修复带来了挑战,所以我的研究重点就是在东北低温条件下以及盐渍化环境下如何提升人工湿地等生态净化技术的效果。希望能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安全的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经过刻苦钻研,年轻的祝惠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阐明了盐渍化环境下面源污染的生态净化机制,突破了高盐胁迫下人工湿地脱氮效率低下的技术瓶颈。揭示了低温对人工湿地关键过程的影响机制与调控原理,创建了基于“微生物-植物-基质”多要素协同优化的人工湿地低温运行强化技术模式。明确了人工湿地水质高效净化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调控机制,研发了可同步实现水质高效净化与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模式。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4篇、核心期刊论文19篇,论文总引用1541次。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 祝惠:未来,我是想在夯实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聚焦我们国家双碳目标重大需求,在开展面源污染治理的同时,也关注碳的增汇减排问题,从面源污染的源头减排、中间拦截和生态净化各个环节入手,实现农业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希望也能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施贡献我的一点力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