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生物多样性大会开幕!企业、消费者如何助力生物多样性
(总台记者 苑竞玮 刘柏煊)当地时间12月7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大会首场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发挥领导力,尽最大努力推动和协调各方达成最大共识,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谱写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业内人士在大会开幕之际接受总台记者采访。
他们表示,超过一半的世界经济依赖自然环境;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形势下,企业界要加强评估和披露自身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且努力消除负面影响;消费者可通过调整多方面的消费习惯助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本次大会的焦点之一。
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大会的世界经济论坛自然与生态文明倡议中国区总负责人朱春全说:“这个框架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地位就如同《巴黎协定》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地位。现在全球环境领域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两大挑战,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又互为因果关系、相互影响。‘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旨在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指导各方共同行动,来阻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等在202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有44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产出依赖自然环境。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世界经济依赖自然环境,这部分的世界经济会受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影响。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倪清表示,这当中既可能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农业和林业等产业受到一定直接威胁;也有可能通过供应链等带来间接影响。“举个例子,像咖啡饮料行业,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近60%的咖啡品种存在灭绝的风险。如果气候变化或者森林砍伐持续发展下去,仅根据2017年的数据,全球830亿美元的咖啡市场会受到严重冲击。”他说。
与此同时,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也将创造经济价值。
朱春全表示,探索自然受益型的转型发展路径,将带来新的经济机遇。“食物、土地和海洋利用,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以及能源和开采三大社会经济系统影响了约80%的濒危物种。这三大系统推进自然受益型的15个转型,到2030年,可以创造10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和将近4亿个就业岗位。”他说。
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和愿景的达成,需要不断推进落实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践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理念、发挥关键作用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
倪清认为,企业界要加强评估、监测、披露,然后及时作出改变。消除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包括:禁止供应链各个环节滥砍滥伐森林;开展供应链环境和社会影响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金融机构调整贷款和投资组合,助力解决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源问题;强化生产性企业的责任机制,督促他们降低废弃塑料环境污染、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对于消费者来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东辉表示,可以通过调整多方面的消费习惯,助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吴东辉说:“首先,控制日常消费中可能影响环境的污染物数量,比如减少塑料制品、抗生素以及重金属排放量高的制品的使用,尽量从消费源头减少污染物对各类生物的不良影响;其次,生活用品可以通过维修或保养等手段尽量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例如家用桌椅等用品,从而减少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同时,十分重要的是,尽量不去消费一些以自然野生物种为原料的制品。”
此外,吴东辉提到,“我们还可以通过选择和购买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品牌产品,为目标生物保护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例如生态旅游,大家到长白山或松嫩平原湿地旅游,既可以了解东北虎和丹顶鹤在东北的保护状态,又可以欣赏森林和湿地景色,游客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一定程度上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筹集更多资金”。
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消息,12月7日-18日,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在大会会场布设“中国角”,开展26场边会活动。其中包括“企业协同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与气候危机”、“加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商业行动”、“银行业自然与气候行动”等。
“中国角”现场(拍摄 朱春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