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40年,他执著于黑土地的水土保持丨与国同庆再攻坚
从严冬,到酷暑,40年来,宋春雨始终战斗在这片黑土地上。
作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研究员,宋春雨致力于黑土地保护水土保持技术的研发与示范。自加入“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以来,他主要承担着等高耕作技术,等高宽埂技术及草水道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工作。
水土流失及土壤侵蚀主要由于地表径流冲刷引起,而收集径流及泥沙含量数据,是证明技术成效的关键环节。东北7、8月降雨集中,多暴雨,宋春雨经常深入农田,开展实地土壤采样,收集径流,检修设备与仪器。已经年过六旬的宋春雨为了数据的准确性,事必躬亲到现场查看。“不亲眼看到,我不放心。”宋春雨说。
东北黑龙江的农场都是大地块,随便一块地都超过300亩,雨后的泥土更是泥泞不堪,不小心就会滑倒。在这种情况下,宋春雨仔细查看每一条“水线”及侵蚀沟,现场记录数据,经常一走就是个把小时。
他的助手孙金宇告诉记者:“宋老师这种认真治学的精神,让我们很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2005年的时候,宋春雨在国外考察时,留意到当地在农田排水渠中种植牧草,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户收入。从此,一颗研发出适合中国草水道技术的种子就在宋春雨心中萌发。
但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草水道技术,要在中国落地却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第一步对草种的选择,就让宋春雨和他的团队犯了难。
“草水道的草根系必须发达,能牢牢固定水道的土壤,防止暴雨冲蚀。这种草还不能胡乱生长,影响农田中作物生长。最好能充当牧草,给农户增加收入,提高农户的接受度。”宋春雨说。
羊草、苜蓿、牛毛草、燕麦等各种牧草都尝试过,经过3年试验,宋春雨最终选定了无芒雀麦。“无芒雀麦完全符合草水道草种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无芒雀麦是多年生植物,不需要每年复种,后续管理方便,整个草叶细长,不会阻碍排水,样子也好看。”宋春雨告诉记者,“本来苜蓿也很不错,不过苜蓿割完后的茬子比较硬,视觉观感不如无芒雀麦,因为‘颜值’被刷了。”
有了草水道技术,宋春雨积极投身于技术的宣传及推广工作,深入农户一线,了解农民诉求,向农户推广先进技术;积极与同行交流技术,没有丝毫保留,力求合众人之力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国庆前夕,记者来到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友谊农场有限公司和曙光农场有限公司,见到了正在地头调研草水道的宋春雨。
在即将迎来丰收的玉米地里,宋春雨说出了自己对即将到来的新中国75周年华诞的祝福和心愿:“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在我国东北黑土区的大地上看到风景如画的场面,而不再是沟壑纵横;将中国的农村建成风景秀丽,山清水秀,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图为草水道
编辑:韦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