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昔日盐碱地 今变“大粮仓”
本报讯(记者王春胜)金秋十月,走进乾安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曳,成片稻田一望无垠,4500亩的水稻成熟了,让这方土地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据了解,乾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投资改造,总规模约7500亩,属于重度苏打盐碱地(平均pH10.14.EC0.81mS/cm),是最难攻克的盐碱地类型。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大安站)梁正伟团队的“三良一体化”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采用水稻配套侧深施肥和密植栽培等良法技术。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始田间工程建设。
2023年4月,在大安站科研人员的技术指导下,项目开始实施盐碱地酸性磷石膏改土、培肥和种植工作。同年10月,经专家组现场实收测产,种植当年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最高地块为565.9公斤/亩,而对照未改良地块基本绝收。项目技术团队首次实现当年施工、当年改良、当年种植、当年丰产的重大突破。
今年,大安站科研人员进一步优化“三良一体化”技术方案,采用水稻配套侧深施肥和密植栽培等良法技术。10月11日,专家组对项目区水稻进行现场机收测产,经去杂、去水后,改良第二年的水稻亩产达588公斤,而对照未改良地块亩产仅有72.89公斤,净增产7倍以上。很难想象,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如今,项目区水田成方连片,机耕路和水渠纵横交错,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提升。
“真是没想到,现在靠着高科技,不仅把重度苏打盐碱地含盐量降低了,还基本控制了盐碱反弹,稻穗还比去年的长,谷粒也更多,真是难以置信。”水字镇丽字村村民王成指着收获的稻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