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大豆重迎茬研究,2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20多个春秋,面对东北大豆生产上重迎茬减产这一难题,下三江、走松嫩,历经了许多风风雨雨,取得了20多项科研成果,获中国科学院、黑龙江省政府、长春分院、黑龙江农业厅等多项奖励。出版了《大豆重迎茬研究》、《大豆重迎茬减产控制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大豆重迎茬种植新技术》等专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取得了4项专利。这些新技术成果在东北乃至华北大豆产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获经济效益45.7亿元,其中大豆连作障碍理论研究成果也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随着现代科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大豆重迎茬研究也从宏观到微观,从实用技术研究到连作障碍机制理论探讨,研究手段从传统技术到现代技术。从2002年开始,所内科研人员已采用PCR扩增18SrRNA序列分析和TGGE、DGGE、BIO-LOG等技术进行大豆重迎茬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变化动态研究,这将克服传统的土壤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局限,应用分子技术进行土壤微生态研究。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揭示大豆连作障碍机制、控制重迎茬大豆减产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快该领域的研究,研究所拨出创新经费购置了仪器设备,并将相关研究列为所学科前沿领域研究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多方面的支持。2003年1月,“应用PCR扩增18SrRNA和TGGE技术分析不同轮作条件下大豆根围真菌多样性”项目,已得到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2003年10月,“不同轮作条件下大豆根围真菌多样性”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这些都将促进大豆重迎茬深入研究,也将推动科学技术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