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地合作成果“大安古河道研究”被吉林省采纳
来源: | 发布时间:2006-06-21 | 【 大 中 小 】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吉林省大安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并进行了实施,杨庆才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在该灌区开工典礼大会上宣布:大安灌区正式开工。标志着“大安古河道研究”成果得到了应用和推广
大安灌区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的大安古河道带,灌溉面积130.26万亩。建成后将成为东北第一大灌区,其中开发水田52.26万亩,恢复草原19.77万亩,恢复苇田17.17万亩,建设养殖水面5.48万亩,营造生态林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15万亩。总投资11.02亿元,年总产值为5.45亿元,年效益为3.33亿元,年产稻谷30万吨,并形成百万亩规模的人工湿地。这既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也是东北最大的盐碱地治理工程,还是东北最大的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环境优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工程是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连续长达15年的一项研究成果。该所的古河道研究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坚持创新思维,首先应用遥感技术发现古河道,并对区域环境演化突变规律、苏打盐碱地快速扩展与快速逆返机理等方面取得新认识,进而提出了松嫩平原古河道合理开发对策;其次,在中国科学院、吉林省政府的支持下,在其中的大安古河道区建立了万亩试验示范区,盐碱地水田开发获得巨大成功;第三,开展大安古河道资源环境详查,完成大安古河道开发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从而使科研成果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具备了向经济生产力转化的必要条件)。同时获得两项发明专利,4项省、院科技进步奖,培养多名研究生。该成果曾得到院领导的重视,2005年得到了中国工程院东北水土资源咨询项目专家组的充分肯定。2005年吉林省政府正式将大安灌区工程立项,国家水利水电部在现场进行项目评估时非常满意。
大安古河道研究是院地合作框架的典型案例,是贯彻新时期办院方针的一项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