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在蚂蚁扰动影响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特征及汞甲基化过程方面取得进展
大型土壤动物扰动是土壤成土过程与空间异质性形成的驱动因素,但长期以来被忽视。气候变暖、排干等造成湿地旱化,进而导致蚂蚁等陆生大型土壤动物入侵,对湿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分子结构、典型重金属元素环境行为过程等造成重要影响。
东北地理所湿地生物与环境学科组研究人员基于Py-GC/MS与3D-EEM等技术,对比分析了蚁丘土壤与对照土壤中有机碳、DOM及其分子结构特征,研究了蚂蚁扰动对Hg及其甲基化过程的驱动机制。
对沼泽化草甸蚁丘研究发现,蚁丘土壤中SOC、TN及DO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土壤,蚁丘土壤中含氮化合物明显增多,但同时其中的木质素、多糖及酚类化合物几乎消耗殆尽,说明蚂蚁扰动将加快传统意义上的稳定有机碳组分分解。
图1 蚁丘与对照土壤SOM热裂解-GC/MS图谱
表1 蚁丘与对照土壤中Py-GC/MS产物
对金川泥炭地的研究表明,蚂蚁丘土壤DOM中含有4种荧光组分,其中代表内源物质的荧光组分占比例较高(79.21±0.06)%。与对照土壤相比,蚁丘土壤中DOM的芳香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较低,且分子量较小。在蚁丘土壤中,微生物对DOM含量和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在对照土壤中,土壤理化性质对DOM的影响更为明显。综合结论表明,泥炭地内生源荧光组分和微生物对蚂蚁丘与对照土壤DOM的分子组成差异起到重要作用。
图2 蚁丘(a)和对照(b)土壤DOM三维荧光光谱图
图3 揭示蚁群对DOM含量和腐殖化程度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相比于对照土壤,金川泥炭地蚁丘土壤中THg含量显著升高,但同时具有较低的MeHg含量。蚂蚁密集活动层(10-20cm)中MeHg占THg比例显著降低。相比于微生物群落改变导致的汞甲基化过程的改变,DOM的光谱特征变化对汞甲基化的影响更为显著。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无论是否有蚂蚁存在,DOM的分子量增加将显著抑制汞甲基化过程,而腐殖化过程对蚁丘中甲基汞生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微生物并不直接参与MeHg的生成,而主要通过影响DOM的分子量与腐殖化程度调控汞甲基化过程。
图4 蚁丘与对照土壤中Hg、MeHg、%MeHg与DOM光谱特征关系
图5 揭示蚁群对汞甲基化过程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该研究由东北地理所张雪慧、张仲胜研究员(通讯作者)等共同完成。成果发表在Applied Soil Ecolog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A2083,U19A204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项目(2018265)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
Zhongsheng Zhang, Zhuo Wei, Jim Jian Wang, et al. Ant alter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etermined by pyrolysi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8, 130: 91-97. https://doi.org/10.1016/j.apsoil.2018.05.020
Zhang XH, Xin Y, Zhang ZS, et al. Effects of ant colonies on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peatland soils, Northeast China. Applied Soil Ecology. 2022,171:104298. https://doi.org/10.1016/j.apsoil.2021.104298
Zhongsheng Zhang, Xuehui Zhang, Yuan Xin et al., Ant colonization increased total mercury but reduced methylmercury contents in boreal mires, Northeast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22, https://doi.org/10.1016/ j.jes.2021.12.007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