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率先完成国家尺度10米分辨率滨海养殖池年际动态遥感监测
滨海养殖池的快速扩张与国家食物安全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滨海天然湿地损失与退化、水鸟自然栖息地大量丧失、沿海区域的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等。精准监测与科学评估中国滨海养殖池空间分布的时空动态,对于支撑近海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保护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作为拥有世界最大规模滨海养殖面积的中国,尚缺乏国家尺度、精准的滨海养殖池空间分布逐年动态数据集;尤其是在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背景下,2015年以来滨海养殖池的时空变化评估相对匮乏。
针对上述问题,东北地理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研究人员在遥感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的支持下,结合超像素分割与层次决策树分类算法,研发了一种面向大尺度的滨海养殖池快速制图与变化监测的方法,构建了全球首套中国国家尺度、10米空间分辨率、逐年滨海养殖池数据集(China-CAP,2016~2021),平均精度达90%以上。
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中国滨海养殖池总面积达8628.79 km2,在2016-2021年期间,中国滨海养殖池持续减少,净损失1139.97 km2,下降幅度为13.21%。浙江省滨海养殖池减少最为显著(38.24%),其次是广东(27.93%)和江苏(19.87%);福建和天津的滨海养殖池面积略有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7.24%和2.13%。在退塘还湿等政策支持下,中国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成效显著。
图1 2021年中国滨海养殖池空间分布现状
图2 2016-2021年中国滨海养殖池时空动态
在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 14)在中国召开之际,该研究为中国落实湿地公约行动提供了重要证据。该研究成果可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关指标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为制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该研究发表在遥感领域国际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影响因子13.85),由东北地理所2021级博士生王铭(第一作者)、毛德华研究员(通讯作者)、王宗明研究员、宋开山研究员、任春颖研究员、贾明明副研究员,联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萧向明教授共同完成。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22103、42171379和42101379)、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277, 2021227)、“一带一路”国际湿地研究联盟项目(ANSO-PA-2020-14)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及链接如下: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g4777qzSxcGx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