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在长白山地土壤碳库热稳定性维持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是目前土壤学研究的核心与难点。长期以来,惰性分子化学抗性与矿物选择性保护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碳库稳定性维持机制,哪种机制更为重要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与土壤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梯度变化,为揭示碳库稳定性维持机制,识别主要控制因素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场所。
东北地理所湿地生物与环境学科组研究人员按照海拔梯度对长白山土壤、植被等开展了系统调查,基于热裂解-气质联机(Py-GC/MS)与热重分析(TGA)分析,揭示了长白山不同植被带土壤碳库稳定性维持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碳库组分以脂肪族、烷烃、烯烃和芳香族化合物为主,碳库热稳定性(TG50)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以锰为核心的矿物保护是长白山碳库稳定性维持的主要机制,其与土壤养分共同解释了热稳定性73%的变异。尽管分子结构抗性单独对碳库热稳定性的解释率较低,但惰性分子丰度对土壤SOC含量及热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木质素类与正构烷烃类贡献较高,表明其在维持碳库及其稳定性方面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
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农林科学领域重要期刊Catena上,论文由湿地生物与环境科学科组张仲胜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姜珊、赵雯雯等共同完成。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A2083)等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41816223004861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