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高效治理助推生态文明”高峰论坛在东北地理所隆重召开
2018年7月17-20日, 由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承办的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2018年学术年会暨“盐碱地高效治理助推生态文明”高峰论坛分别在吉林省长春市和大安市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22所大学、72个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以及25家相关企业等与会代表约400余人参加了大会。
参加本次高峰论坛的6位院士分别是来自中国工程院的傅廷栋院士、夏咸柱院士、尹伟伦院士、李玉院士、陈学庚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林鸿宣院士。此外,日本香川大学原校长一井眞比古名誉教授,以及国际土壤学联合会盐渍土专业委员会下任主席,匈牙利科学院农业研究中心的Tibor Tóth研究员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并作了特邀报告。来自国内各科研院所的共13位专家学者围绕盐碱地障碍的形成过程与调控、植物耐盐碱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植物耐盐碱机理研究进展等内容应邀作了专题学术报告。
7月18日,大会在长春市举行了开幕式和学术论坛。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主任田长彦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何兴元研究员致欢迎词,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旭东研究员,吉林省科技厅厅长于化东,白城市副市长张国华,中国工程院夏咸柱院士、李玉院士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或致辞。
何兴元所长首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和专家学者们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载风雨兼程。2018年,东北地理所迎来了建所60周年华诞。借此机会,我代表研究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我所各位院士、各级领导、兄弟单位、国内外朋友以及科技界同仁表示衷心感谢!特别感谢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旭东研究员,吉林省科技厅于化东厅长,白城市张国华副市长,夏咸柱院士、李玉院士等专程到会祝贺并致辞。
东北地理所是中国科学院设在东北地区的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农业综合性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初步形成四大特色学科,即湿地、大豆、黑土和盐碱地。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尤其是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和特色研究所建设以来,在农业、湿地、遥感与地理信息、环境与区域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重大科研成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了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贡献。
东北地理所建所以来一直致力于松嫩平原西部资源调查、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从1990年开始在大安市建立了国家级中低产田和农业综合发展试验示范区,裘善文研究员等开展了“松嫩平原低洼易涝盐碱地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八五”期间,孙广友研究员等应用遥感技术发现16条松嫩古河道,并在大安市月亮泡乡建立了大安古河道综合开发万亩试验区,采取嫩江(月亮泡水库)引水,在中轻度苏打盐碱地种稻获得成功。
何兴元所长说,2003年我所在大安建立了碱地生态站以后,盐渍土改良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入新阶段。阐明盐碱化草地植被退化机理,创建了重度盐碱地羊草顶级植被恢复技术;研发了重度盐碱地羊草直播与退化草地生产力快速提升技术;创建了重度盐碱地以稻治碱改土增粮技术。针对重度苏打盐碱地有水也无法成功种稻的难题,研发了“风沙土+磷石膏”物理化学同步快速改良技术;研制了“脱碱1号”等钙离子改良剂;培育了东稻系列水稻新品种。研究成果纳入吉林省西部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推广应用。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吉林省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次会议目的就是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共同交流经验和学习,尤其对吉林省和松嫩平原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达成共识,为吉林省的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然后,张旭东副理事长代表中国土壤学会发言。他说,我仅代表中国土壤学会、代表沈仁芳理事长对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60周年华诞表示衷心的祝贺。今天这次论坛是一个高端会议,所以我很荣幸能够看到6位院士参加,还有很多的顶级专家参加这次会议,以及这么多参加会议的代表,也看出了盐碱土事业的发展以及盐碱土事业的重要性。以往土壤学大会是以土壤学的工作为主,今天的会议不仅有土壤,还有生理、育种等各个方面,实际上这些相关工作对土壤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张旭东说,今天的会议不仅是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的会议,还邀请了非常重要的外国专家,如国际土壤联合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下任主席Tibor Tóth博士,以及日本香川大学的原校长一井教授,希望借此会议也能把我们的工作介绍给国外的同行,使他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工作,使我们土壤学工作得到国外同行认可,预祝“盐碱地高效治理助推生态文明”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于化东厅长代表吉林省科技厅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请允许我代表吉林省科技厅对向建所60周年表示衷心祝贺。东北地理所长期以来围绕国家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努力拼搏,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衷心感谢长期以来始终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们,对你们辛勤的劳动表示衷心感谢。今天,来自全国和国内外的精英专家齐聚东北地理所参加这样一个重要的论坛,特别感谢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长期关心和支持吉林省的发展,期望对我们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认真把脉、提出良策。
吉林省有三大功能区,一是以长白山为核心的自然生态区;还有一个以长春、吉林、四平和辽源中部的粮食主产区,白城、松原为核心的西部生态区。我们都知道白城地区和松原地区1/3土地面积是盐碱地,面积达到142万公顷,盐碱化农田、盐碱化草地也分别占到了69万和47万公顷。应该说盐碱地的治理,已成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白城、松原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所以解决盐碱地治理,对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于化东厅长指出,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要求,召开了“盐碱地高效治理助推生态文明”的论坛,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对我们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后续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部盐碱土治理,先后实施了西部盐碱地治碱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河湖连通工程,以及饮水工程,取得了可喜成效,植被覆盖面积也从治理之前的30%提高到80%,应该说治理效果特别明显。
于化东厅长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东北地理所长期致力于西部盐碱地治理工作,提出的“以草治碱”和“以稻治碱”模式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获得了一系列吉林省的科技奖,应该说是为我们吉林省社会发展,特别是西部盐碱地治理做出了突出贡献。盐碱地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尽管目前在相关领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无论是盐碱化草地治理还是盐碱化水田治理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有许多重要科学问题需要回答,盐碱地治理技术也亟待创新和集成,希望本次大会多为吉林省盐碱地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白城市副市长张国华代表白城市也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表达了对本次高峰论坛的期待。他说,“盐碱地高效治理助推生态文明”高峰论坛在长春、在白城地区大安举办,机会难得,我感到十分荣幸也备受鼓舞。相信本次论坛必将对高效治理吉林西部盐碱化土地、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白城市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历史上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牧场,草原和湿地是白城主要的原始生态类型,水草丰茂,有“风吹草地见牛羊”之美誉。由于地貌、水文、气候影响和人为因素,草场沙化、碱化、退化严重,盐碱化土地一度达到946.8万亩,占总幅员面积的24.5%,均属苏打盐碱地,是全球治理的难题。
几十年来,白城人民始终没有放松过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抗争,坚持不懈地开展盐碱化土地综合治理,重点实施了七大工程。一是三大引水工程。成功地将嫩江、松花江水引入白城境内,修建输水干渠200公里,建成引嫩入白、引洮入向、引霍入向三大引水工程。二是河湖连通工程。连通泡塘水库124个,增加水面100万亩 。三是土地整理工程。投资30.36亿元,整理土地180.6万亩,新增耕地105.5万亩。四是以稻治碱工程。全市新建洮儿河、镇赉、大安、龙海等大型灌区,发展水田近300万亩。五是湿地修复工程。通过引水增湿、退耕还湿、芦苇修湿等措施,新增湿地近100万亩。六是草原生态恢复工程。通过采取禁牧围封、草场改良、人工种草等措施,全市恢复治理草原170多万亩。七是燕麦产业开发工程。利用白城市农科院研究的19种燕麦草,建立燕麦产业开发园区,已规模化种植燕麦草20万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全市已治理盐碱化土地361.5万亩。
张国华说,盐碱地是制约白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顽症。同时,盐碱地也是白城重要的、无污染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对于保障国土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业产业开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知名院校都在白城进行了深度研究和不懈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科研院校将盐碱地治理的科技种子植根于白城,在这一主战场绽放出绚烂的生态文明之花。
张国华强调,此次“盐碱地高效治理助推生态文明”高峰论坛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虚心向各位专家学者学习,加强与国内外盐碱地治理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努力把我市盐碱地治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白城做出新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夏咸柱院士和李玉院士最后分别发表致辞。
夏咸柱院士说,我是江苏人,到东北53年了,很高兴能有机会出席本次“盐碱地高效治理助推生态文明”高峰论坛。我是做畜牧研究方面的,我所研究的和盐碱地治理有什么关系呢?我看过一些材料,发现我们国家的养殖业,尤其是发展牛羊的牧草不够。我去西北看过,牧草退化比较严重,我们国家的牛羊养殖业怎么能上去呢?我从材料中看到,我国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5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利用前景的盐碱地总面积达1.85 亿亩,约占18亿亩耕地面积的10%,所以盐碱治理很重要,我们这个会议太重要了。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盐碱地的治理也是这样的,要发展,要创新,要有人才,在座的专家就是创新的动力,开展我国盐碱地治理,为养殖业打好基础非常重要,事实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盐碱地治理。本次大会凝聚了盐碱地治理领域各方力量,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探讨解决盐碱地治理重大学术问题,必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推动我国盐碱地治理和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提高我国盐碱地的农业利用技术水平、农业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玉院士在大会致辞中说,七月的长春草木葱荣、生机盎然。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出席本次高峰论坛,我仅向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来宾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10天前,以走向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会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共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位代表围绕海洋、湿地、气候变化、绿色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的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生动体现了全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
今天,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地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聚焦时代的主题,为盐碱地的高效治理建言献策,必将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我也向在座的为中国生态文明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精英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众所周知,盐碱地的治理,特别是重度盐碱地的治理是一个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我国是世界上受土地盐碱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新疆土壤盐碱化每年使粮食减产7.2亿公斤,约占全年粮食总产的8.6%,使棉花减产13.05万担,约占全年棉花总产的9%,经济损失约35亿元,占全年种植业总产值的8%,除了盐碱化危害,土壤沙化和荒漠化等生态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松嫩平原西部却分布着大面积的苏打盐碱地,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丰美草地由于过度放牧等人为不合理的利用,90%以上草地退化和盐碱化,甚至变成了毫无利用价值的盐碱荒地,土壤乃生命之基,万物之母,因此面对日益恶化的流域生态环境,加强盐碱地的高效、科学、综合治理时不我待,迫在眉睫。---李玉院士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首次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重要的指示精神,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盐碱地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舆论氛围。
李玉院士最后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盐碱地重新变成黑土地大粮仓,是我们科技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我衷心希望本次论坛能给大家一个畅所欲言、深入探讨的交流平台,衷心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秉承在治理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理念,积极围绕盐碱地的科学治理难题、重点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讨论,互相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启迪方法,在治理盐碱地系统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方面取得成效,共同推动国家、地方、企业、大学、科研单位等开展协同攻关,把我国的盐碱地治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目标和生态文面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8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结束后,傅廷栋院士、尹伟伦院士、林鸿宣院士和陈学庚院士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分别就“盐碱地种植饲料(绿肥)油料的研究与示范”、“植物耐旱、耐盐能力的定量评价技术”、“水稻耐盐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和“新疆兵团现代农业发展与展望”做了精彩的特邀学术报告。两位特邀外国专家一井眞比古教授和Tibor Tóth研究员也分别以“如何确保未来90亿人口的粮食?”和“Improvement of salt-affected soils in the 21st century”为题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18日下午,来自国内的13位从事盐碱地研究工作的知名专家做了特邀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田长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小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康跃虎研究员,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王淑娟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宁荣昌教授,中南大学薛生国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程宪国研究员、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傅金民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志春研究员、赵凯研究员、田春杰研究员和梁正伟研究员等围绕我国西北新疆盐碱地、河套平原盐碱地、滨海滩涂盐碱地及中低产田,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与系统解决方案,以及微波遥感、土壤微生物、生物刺激素等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在盐碱地治理上的应用等分别做了专题学术报告。
7月19日,与会代表实地考察查干湖盐碱湿地、中国科学院大安盐碱退化草地生产力提升万亩示范区和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并在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举行了大会闭幕式。参加考察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林鸿宣研究员、匈牙利科学院农业研究中心Tibor Toth研究员、日本香川大学原校长一井真比谷教授、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主任田长彦研究员、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杨劲松研究员、吉林省草原管理站王天义站长、大安市芦苇局刘茂林局长、大安市畜牧局于洪军副局长、大安草原管理站王文宪站长等与会专家学者共240余人。
在中国科学院大安盐碱退化草地生产力提升万亩示范区,大安草原管理站站长首先介绍了姜家店草场的基本情况及保护工作,介绍了近年来135万亩姜家店草场的植被退化现状,特别感谢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及大安碱地生态站研究团队,在此建立了万亩示范区推广盐碱退化草地修复技术。梁正伟研究员重点介绍了羊草移植补栽以及利用水肥耦合调控技术快速恢复退化羊草植被密度、植株高度及羊草生产力的示范工作进展。梁正伟说,过度放牧可以导致草场植被退化、土壤沙化以及盐碱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年研究发现,实施严格围栏禁牧的姜家店草原,由于年年过度刈割也会导致草场植被迅速退化,干草产量已由过去的平均每公顷2-3吨下降到目前的0.5-0.7吨,草地养分严重匮缺及土壤盐碱化加剧。示范区主要利用大安前期研究成果,合理补充氮素,移植补栽羊草,配套水肥调控等农艺措施促进羊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拟利用3-4年的时间快速提升草地生产力。
最后,与会专家考察参观了占地1500亩的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大安站站长梁正伟研究员在展板前首先介绍了大安站的地理位置、建站历程、研究目标、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建站15年来承担的20余项国家和地方重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概况,重点介绍了大安站正在承担的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中科院先导专项任务的进展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随后,一行先后参观了大安站基础试验设施、碱地植物园、百年取样地、气象环境要素监测站、水盐运移地下室、羊草移栽恢复试验区、盐碱地水田定位改良试验区,紫花苜蓿耐盐碱品种筛选试验区、水改旱建立羊草人工草地试验区、盐碱地水稻养分管理长期定位试验区、新型土壤改良剂效果验证试验区、耐盐碱水稻育种试验区、基于养分及生物刺激素调控的羊草生产力提升试验区、以及玉米、燕麦、油菜、紫花苜蓿和水稻耐碱阈值精密鉴定温室等。
全天的参观考察结束后,在大安站举行了大会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杨劲松研究员主持,对5位大会优秀墙报论文获得者分别颁发了奖状予以表彰。杨劲松研究员说,今天非常荣幸地接受大会和盐碱地专委会主任田长彦研究员的委托主持本次年会及高峰论坛闭幕式。我宣布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特别感谢大会特邀嘉宾,6位院士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本次会议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达到了学术交流和相互学习的目的,促进了我国盐碱地治理的科技进步。在此还要特别感谢大会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何兴元所长、以及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会务组周密的大会组织和精心设计安排,以及贴心周到的会务服务工作。最后衷心感谢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一般会员,以及全体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辛勤付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罗志强书记,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李红举研究员,吉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陈智文教授,吉林省畜牧局,吉林省草原站,白城市林业局,白城市农委,农业局白城市畜牧局,大安畜牧局,大安市芦苇局领导,以及东北地理所苏阳书记等也参加了本次论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