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理所参与组织的2016年黄渤海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圆满结束
黄渤海湿地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海岸滩涂为数以百种,数量超过千万只的迁徙水鸟提供优良的中途停歇地和理想的越冬地。随着黄渤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过度利用,区域湿地退化和丧失问题突显。水鸟取食地和休息停歇场所受到严重损害。
为查清黄渤海湿地水鸟种群现状和数量变化,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对黄渤海地区的湿地与水鸟重要价值的认识,东北地理所与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发起2016年黄渤海湿地水鸟同步调查。
本次调查于2016年4月18日至24日,在黄渤海18个调查区域同步开展。由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新西兰的国际水鸟专家,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近30家单位的154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数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完成。其中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水鸟调查任务由东北地理所联合保护区共同承担,调查组成员由东北地理所特聘研究员Doug Watkins,以及博士研究生王琳和弓冶等5人组成。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调查最终报告于2016年10月形成。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水鸟物种数达119种,水鸟数量高达806,679只。其中鸻鹬类656,830只,占总数81.42%;鸥类和燕鸥类54,727只,占总数的6.78%;天鹅和雁鸭类21,999只,占总数的2.73%;鹭类和鳽类17,114只,占总数的2.12%;秧鸡类3,560只,占总数的0.44%。共包括3种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白鹤、勺嘴鹬;4种全球濒危物种: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小青脚鹬、丹顶鹤;和8种全球易危物种:卷羽鹈鹕、黄嘴白鹭、鸿雁、白枕鹤、大杓鹬、大滨鹬、遗鸥、黑嘴鸥。
18个调查区域中除5处国际重要湿地外,丹东鸭绿江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津北大港及其沿海湿地、河北滦南湿地、辽宁老铁山蛇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区记录到的水鸟种类、数量均相对较多,具国际重要意义的水鸟种群数量和比例也相对较高,这些记录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及管理参考价值;南大港湿地记录到的青头潜鸭、盐城珍禽保护区记录到的勺嘴鹬,全球数量均不足200只,这些记录对区域保护尤为重要。此次调查结果突显了黄渤海湿地对北迁水鸟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说明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保护好黄渤海地区湿地及生物多样性极为迫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