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院士实地考察中国科学院辽河源水源地生态农业工程实验室建设进展
2020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辽河源水源地生态农业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李玉院士实地考察了中国科学院辽河源生态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以下简称“辽河源基地”),调研了工程实验室建设进展并进行技术指导。东北地理所所长何兴元、副所长姜明、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越杰、东辽县常务副县长王飞等一同参加本次考察活动。
工程实验室主任宋凤斌研究员详细汇报了工程实验室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依托实验室开展的相关科研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与示范展示情况。
在基地作物种植示范区,宋凤斌重点汇报了优质多抗高效作物新品种、主要作物病虫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体系以及作物轮作与间套作技术。尤其是基地在东辽河流域构建的以大豆—小麦(麦后复播饲料油菜)—矮秆高粱等矮秆密植作物为核心的粮豆轮作模式,取得了减药30%、节肥50%的巨大生态与经济效益,有效地遏制了面源污染,形成了集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模式,李玉院士对该模式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有效控制面源污染的功效大加赞赏。
在基地棚室经济作物示范区,李玉院士考察了玉木耳、甜瓜、西瓜、蓝靛果、葡萄等重点示范经济作物生产情况,这些品种前期通过大量走访调研当地农户并结合市场需求而选定,经济效益比较可观。李玉院士还详细了解了玉木耳的菌包生产、棚室建设、菌包吊挂、棚室光温湿调控以及玉木耳晾晒等关键环节并进行技术指导,对辽河源基地玉木耳生产流程与核心关键技术应用十分满意。同时,李玉院士也与东辽县组织的玉木耳生产考察团进行现场互动,详细耐心地答复大家关心的玉木耳生产核心关键技术问题。
调研中,何兴元所长指出,辽河源基地始终秉持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努力把基地建设成生态农业技术孵化、示范、展示中心,某些项目已经取得了让政府满意、企业认可、民众接受的良好效果,这完全符合中科院对工程实验室建设的要求。
李玉院士对实验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工程实验室建设要与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紧密结合,要与辽源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的“3百”工程紧密结合,高标准完成工程实验室建设第一期任务。
依托于辽河源基地(创建于2017年)的工程实验室2019获得中国科学院批复。工程实验室以发展水源地生态农业为核心,主要从事现代生态农业、水源地生态保护、林下经济、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示范;目标是建立水源地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建成中科院农业领域高新技术成果推广示范平台,与吉林省政府联合推动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我国水源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样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