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骨干成员调研东北地理所辽河源基地
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面向吉林省玉米主产区,以吉林省梨树县、公主岭市、农安县和东辽县为核心示范点,优质高效品种-栽培模式-绿色生产技术-循环农业-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为主线,开展薄层退化黑土保育与粮食产能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为了更好地推进长春示范区各技术模式的有序开展,6月18日,长春示范区青年突击队队长梁爱珍研究员及示范区骨干成员一行19人到辽河源基地调研学习丘陵区高效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模式的示范情况,辽河源基地主任宋凤斌研究员进行详细介绍。
宋凤斌研究员介绍了辽河源基地的定位、目标及重点示范内容。基地针对东部丘陵区次生林退化严重、人工林树种单一,水源涵养与水量调控功能锐减;过度垦殖和不合理耕作导致流域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缺乏系统规划与有效生物生态措施的流域农业发展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加重黑土酸化趋势,黑土地力不断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统筹考虑多个生态要素,综合施策,开展坡耕地退耕还林与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示范以控制上游源头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构建并应用示范矮秆密植为主体的粮豆轮作、玉米田间覆盖作物减肥控药模式、农田面源污染高效防控模式,以遏制东辽河流域农田面源、阻控土壤酸化、提升耕地肥力、确保经济效益。以上系列创新成果为辽源市启动实施的以生态修复、水源涵养、优质高效、高产稳产为核心目标的“三百工程(百万亩造林工程、百万亩良田建设工程、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东辽河流域农业转型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源头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并先后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吉林省省委省政府、辽源市委市政府、东辽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同时,结合辽河源基地承担的“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丘陵区水土生态修复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任务,宋凤斌研究员还系统介绍了集成该模式主体技术的示范推广情况,并展示辽河源基地“生态农产品品牌与基地标识”,表示该模式的建立推进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辽源发展战略的步伐。
最后,通过此次现场观摩学习辽河源基地的各技术模式,示范区骨干成员一致认为该基地构建的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的核心示范点,辽河源基地的进展情况非常值得整个示范区学习借鉴,不仅为示范区其他模式树立了典范,更有助于全面推动长春示范区建设进程,加快实现黑土地保护、粮食产能提升、美丽乡村振兴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