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与湿地学科组获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3年12月1日,科技部公示了“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含定向)立项的项目信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申报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与示范”“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源补给与种子萌发诱导技术与应用”项目获批立项。根据公示信息,该重点专项2023年度共立项常规项目20项,青年项目5项,定向项目1项。城市森林与湿地学科组郑海峰研究员获批常规项目1项,资助预算经费1700万元;王国栋研究员获批青年项目1项,资助预算经费300万元。
郑海峰研究员牵头负责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与示范”项目针对城市绿地结构单一、景观破碎、管护过度导致生物多样性贫乏、城市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不足、食物网结构不完整、生态服务功能低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协调等问题,拟在不同气候带典型城市(长春市、北京市、杭州市和海口市)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及声像联动智能装备研发,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及目标物种筛选管护技术研发,城市绿地近自然生境营造与食物网优化技术研发,城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服务功能协同提升技术研发和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五个方面内容。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10家单位参加。
王国栋研究员牵头负责的“东北典型沼泽植物种源补给与种子萌发诱导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东北沼泽原生优势植物难以恢复问题,以生态修复的“限制性因子原理”为指导,拟揭示东北典型莎草类沼泽生态恢复的种源限制机制,阐明莎草类优势植物种子萌发的生理抑制与环境调控机理。研发莎草类沼泽优势植物种子靶向萌发诱导技术,研发融合种子和营养繁殖体的多源种源补给技术,克服关键种源限制,实现沼泽植被的近自然恢复,并在东北典型沼泽分布区开展应用,支撑我国沼泽湿地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牵头,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2家单位参加。
城市森林与湿地学科组成立十年以来,以基础学科方向为龙头,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科技需求,本着提升学科理论创新、应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在研究所和学术带头人何兴元研究员的精心引导下,积极开展组织性科研工作,围绕“城市森林与湿地生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工程”等方向,打造了一支硬核人才队伍,产出了系列原创性的标志性研究成果,牵头获得了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为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应有力量。这2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成功获批,是学科组有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代表着研究团队将在学科领域内取得更高的、更新的突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