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
研究任务 |
依托项目 |
专业要求 |
合作
导师 |
招收人数 |
湿地微生物 |
微生物在湿地环境中物质循环以及能量转化中的作用与机理。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江平原湿地双向演替过程及其生态效应"。
2.国家"973"项目专题"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 |
环境微生物学 |
吕宪国 |
1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
湿地遥感生态模型研究与应用。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江平原湿地双向演替过程及其生态效应"。
2.国家"973"项目专题"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 |
具有遥感模型开发、应用专业知识和一定生态学基础 |
1 |
生态水文学 |
土地覆盖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影响研究及流域水文模型建立。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江平原湿地双向演替过程及其生态效应"。
2.国家"973"项目专题"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 |
陆地水文学 |
1 |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 |
1.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
2.城市化对资源环境影响研究
3.城市群环境风险与空间管制研究 |
1.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东北地区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与可持续性研究"
2.国家"973"项目专题"基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新型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方案"。
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辽宁沿海城市带地域功能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
1)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或环境科学
2)掌握GIS空间分析技术
3)数量经济分析技术 |
张平宇 |
2 |
湿地与全球变化 |
1. 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形成机理研究
2.湿地碳循环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
1. “973”项目课题: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机理及区域效应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源氮输入对沼泽湿地碳循环关键生物地球化学的影响研究 |
生态学、土壤学、生物地球化学、
水文生态学 |
宋长春 |
2~3 |
面源污染控制 |
人工湿地控制面源污染强化技术研究 |
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课题“人工湿地控制面源污染的模拟研究”
2、973项目专题“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环境效应” |
具有环境工程或环境化学专业背景 |
阎百兴 |
1~2 |
湿地生态水文 |
湿地水文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
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群课题“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水文学机制及水文恢复”
2. 973项目专题“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水文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区域效应”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露水凝结的影响研究 |
具有地下水/地表水模型模拟背景
|
1 |
1.水盐运移或地下水管理
2.生态水文 |
1.从事灌区水盐平衡或区域地下水系统模拟研究
2.从事水循环的生态效应或水分-生态的耦合作用机理研究
|
中国科学院水资源项目群项目“松嫩平原水资源调配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安全调控” |
1.水文学及水资源或环境科学
2.水文学及水资源或生态学 |
章光新 |
1
1 |
物病害或虫害
发生规律及生物生态控制 |
从事植物病害或虫害生物控制研究 |
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
2.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大豆根腐病与线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
植物病理学或昆虫学 |
许艳丽 |
1 |
土壤微生物或线虫生态及多样性 |
从事农田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关系研究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主要农田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
具有从事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或具有线虫分类鉴定基础 |
1 |
湿地环境演变 |
湿地物质沉积过程与作用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江平原湿地系统双向演替下的结构、功能变化与生态效应” |
环境地球化学、第四纪地球化学 |
王国平 |
1 |
城市生态与环境 |
? 1.沿海城市带生态风险评价
? 2.沿海城市带生态安全格局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辽宁沿海城市带地域功能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
生态学 |
何兴元 |
2 |
盐碱地灌溉排水管理 |
从事盐碱地灌溉排水管理与盐渍土改良研究 |
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排水承泄区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及预警”
2.省院科技合作专项“吉林西部盐碱地水稻高产技术与产业基地示范“ |
农田水利或土壤学 |
王志春 |
1 |
土壤碳固定 |
从事黑土有机碳固定机理研究 |
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子课题“保护性土壤耕作关键技术与轮耕模式研究” ;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免耕和常规耕作下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关系”;
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子项目“黑土退化阻控与保护技术体系 ”。 |
土壤生态学,土壤学 |
张晓平 |
1~2 |
地理空间信息建模 |
分别从事多源遥感、空间数据挖掘、3D/4D GIS建模研究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入变精度模糊粗集的多源遥感分类与知识发现研究”
2. 全球环境基金“珍稀水禽及其栖息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3. 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群课题“三江湿地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知识表达与发现研究”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
张树清 |
3 |
定量遥感 |
地表参数遥感反演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课题“土壤湿度与积雪参数遥感反演”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从事过定量遥感相关工作。 |
张柏 |
1 |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 |
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拟与预测 |
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东北亚自然资源现状与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2. “973”专题“三江平原区域碳平衡与生态服务功能时空动态特征”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环境科学专业,从事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相关工作。 |
1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和多要素或单地理要素模型模拟分析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东北土地覆盖遥感制图”课题 |
本科应具有地理学、生态学、气象学、水文学科等之一的学科背景 |
张树文 |
3 |
土地变化 |
土地变化的自然与人文要素综合模型模拟分析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态系统格局与结构变化的遥感监测技术研发“课题
|
应用数学(具有从事地理学或生态学模型的研究经历)
|
1. 遥感尺度转换与不确定性研究
2. 生态>度转换与尺度效应研究 |
1. 湿地景观生态功能尺度转换与转换效应,以及演化驱动机制;
2. 地面测量数据与遥感数据时空耦合核心关键技术;
3. 遥感影像分类提取固有不确定性空间尺度影响机制。 |
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湿地景观生态功能的空间尺度转换及演化驱动机制”;
2.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苏打盐碱化土地植被格局配置关键技术”与863计划项目“融合多源数据的土壤含盐量精确分布信息遥感提取关键技术”;
3.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作物面积遥感分类提取固有不确定性空间尺度影响机制研究”。 |
1.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2. 景观生态或景观地理 |
刘兆礼 |
2 |
1.植物抗逆机理
2.稻田节水灌溉
3.盐碱地高产稻作
4.盐碱土壤改良与环境效应
5.盐碱地养分管理 |
1) 水稻耐碱突变体筛选与遗传研究
2) 盐碱地水田耗水规律与节水灌溉
3) 盐碱地稻作高产生理与栽培
4) 盐碱地土壤改良与盐碱运移规律
5) 植物耐碱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
1)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我国北方盐碱地节水灌溉水盐调控机理及治理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
2) 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计划(973)“北方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维持与适应性管理的科学基础”专题“苏打盐碱化草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区域响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北方优质粳稻高产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
|
植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分子生物学,农田水利
|
梁正伟 |
5 |
草地农牧业 |
1 草地植物生长对策
2 蛋白饲草培育、饲料生产
3 草地放牧饲养 |
1.“973”项目课题—草地适应性管理
2.研究所支持项目:草地放牧饲养优化
|
植物学、草业科学、畜牧学 |
周道玮 |
3 |
1.土壤肥力与大豆营养 |
研究土壤不同养分含量、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生长发育和源-库转换的影响;从细胞水平研究大豆根系吸收、运输氮磷钾某些尚未解示的机制;研究大豆体内碳氮协同与拮抗产生机制及调控方法。研究外源条件对大豆根瘤固氮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逆境条件下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大豆根系分泌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土壤养分的活化作用,大豆根系和根系分泌物的肥田机理。 |
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大豆肥水协同管理技术。
2)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作物高效吸收土壤磷库和磷肥的根际过程、生理机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豆根瘤形成和固氮功能对连作的响应机制 |
土壤与植物营养
|
韩晓增 |
2 |
2.黑土物质形态转化与循环 |
1)、大气-作物-土壤系统中C、N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去向; 2)、农田肥料管理模式对土壤C、N循环及其生产力的影响;3)、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形态转化与生物有效性;4)黑土水分管理。 |
1)国家“973”项目中的课题:碳氮循环过程、协同转化机制与影响因素。
2)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土壤养分长期转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3)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课题:黑土退化阻控与保护技术体系的研究 |
土壤学
|
地-气界面相互作用的研究 |
湿地-大气界面和湿地-开垦农田之间物质、能量通量的数值模型研究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课题“湿地冷湿效应生态功能观测与模拟模型”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专题“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气候适宜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课题“稻田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研究” |
气象学,农业气象学,自然地理学 |
王毅勇 |
1 |
定量化微波遥感研究 |
分层介质的电磁波散射辐射研究 |
中国科学院区域方向性项目“土壤湿度与积雪参量高精度微波遥感反演机理研究” |
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
|
赵凯 |
1 |
物质循环与环境效应 |
湿地系统物质循环模型研究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物质循环与环境效应’ |
环境科学、地理学、数学 |
刘景双 |
1 |
物质循环与环境效应 |
农田系统物质与能量高效利用研究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玉米农田系统光能高效利用研究’ |
环境科学、生态学 |
1 |
1 大豆产量生理 2 品种混播的生态效应
3 大豆根瘤固氮的分子生理
|
1 不同生长习性大豆产量形成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2 小麦、大豆不同品种混播连作的产量及其土壤生态效应
3 结瘤非结瘤大豆基因型氮素固定的分子生理遗传特性 |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光富集影响大豆子叶细胞数目体积的生理基础”
2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大豆遗传改良的生理基础”
3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课题:黑土退化阻控与保护技术体系的研究 |
作物生理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分子生物学
|
刘晓冰 |
2 |
大豆分子育种 |
1) 大豆重要性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 大豆重要性状基因挖掘与利用
3) 外源优异基因在大豆改良上的应用 |
黑龙江省留学会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项目“大豆花器官的改良”
中国科学院项目“大豆花模式建成相关同源基因VIGS库的构建” |
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
刘宝辉 |
3 |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作物根际有益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垦殖与自然恢复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季节性变化研究” |
环境微生物 |
王光华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