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作物》简介
《土壤与作物》(ISSN: 2095-2961,CN: 23-1580/S)创刊于2012年3月,季刊,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是我国又一个有关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2012年,《土壤与作物》被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至今;2015年,《土壤与作物》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至今。
办刊宗旨
《土壤与作物》将认真贯彻“双百”方针,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旨在介绍土壤与作物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土壤管理的优化和农田生产力的持续提升,为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区域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在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和实用性上体现出刊物的特色。
主要刊登内容
《土壤与作物》发展定位于精品期刊。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中立论科学充分,有较高创造性和学术价值的论文。开辟的栏目有研究简报、研究论文和综合评述等,内容包括土壤肥力质量与作物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与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与作物互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根际微环境等与土壤-作物互作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作物逆境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等。土壤与作物资源保护、管理及其高效利用、作物生态也属于该刊范畴。
读者对象
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土壤学、农学、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有关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
国内主要检索刊物或数据库收录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
《土壤与作物》征稿简则
1.来稿欢迎使用网络投稿。文章要求创新性突出, 论点鲜明,方法正确,主题突出,数据可靠,结论明确,文字简练。综述文章不超过10个版面,研究论文不超过8个版面,研究简报不超过5个版面,按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撰写。要求附作者姓名(中文、汉语拼音)、单位(中英文)及中英文篇名、中英文摘要和中英文关键词(3~6个)。
2.来稿文字一律以国务院公布的简化汉字为准, 标点符号正确。技术内容(包括图、表、数值、量与单位、公式、化学分子式或结构式等)正确无误, 同一标准中术语、代号、符号应统一。
3.文中的外文字母应大、小写, 正、斜体, 黑、白体, 上、下角标分明。公式及文中除对数、三角函数等用正体外, 其他表示变量的符号均用斜体。首次出现的生物名称要注明拉丁学名。
4.文中图表不可重复。图内文字应简明、清晰, 图表中文字用6号宋体, 图题、表题用小5号黑体。注明图序号、图题、图注等。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 图题、表题及表内各项目均加注英文(首字母大写)。
5.文中量与单位一律采用1993年12月2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 3100~3102—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量和单位》并正确书写, 如面积单位应用“m2”、“hm2”(禁止使用“亩”);长度单位应用“m”、“km”;质量单位应用“kg”;浓度单位应用“mol·L-1”、“mg·kg-1”(禁止使用“ppm”)。
6.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引用, 应能充分反映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近期研究成果。引用文献必须核对无误,并在正文引用文献处的右上角用数字加小方括号标明序号, 在文末按文中出现的顺序编码列出。著录项目必须齐全, 且采用顺序编码制书写。文献作者超过3人时,只列出3人,并加“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标准请参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7.首页请注明科研项目(基金项目)来源和编号。注明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民族、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及E-mail)。
8.投稿稿件切勿一稿多投。稿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属本刊所有。
9.稿件文责自负。在收稿3个月内对决定采用的文稿发录用通知,并向论文作者收取文章发表费(提供发票),刊后酌付稿酬并赠送当期样刊一本。3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的稿件,作者可另投它刊。
10.本刊发表的论文,凡涉及获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或其它奖项时,请及时与本刊联系,提供获奖复印件。
11.来稿方式:网络投稿:http://www.tryzw.cbpt.cnki.net
12.编辑部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土壤与作物》编辑部
邮编:150081 E-mail:tryzw@iga.ac.cn
电话:0451-86623742 传真:0451-8660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