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揭示盐生植物“幼年”耐盐机制
2015-11-25 | 来源:中国科学报 |【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全世界超过20%的农业用地受到盐渍化的威胁,但一些植物能够在高盐环境下生活,被称为盐生植物。了解盐生植物的耐盐机制对于培育耐盐作物和牧草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日前,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揭示盐生植物早期生长阶段耐盐机制,相关成果发布于《植物与土壤》。 

  以往研究植物的耐盐机制大多使用单盐,通常是氯化钠,事实上盐渍化土壤中包含各种阴阳离子。此外,前人研究多关注一个物种或几个物种,缺少不同盐生植物间的对比研究。

  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是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决定着植物的存活及后续生长。东北地理所的科研人员研究了种子重量范围在0.16~3.29克的新疆12种苋科盐生植物对三种同浓度系列钠盐(氯化钠、硫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萌发生理生态响应。研究发现,大部分物种在同浓度的氯化钠中萌发率最高,然而有个别物种更耐硫酸钠和碳酸氢钠胁迫,因此评价盐生植物的耐盐性时要考虑多种不同类型的盐。

  科研人员分析得出:在高盐条件下,种子大小与耐盐性成显著正相关,低盐条件下关系不显著。此外,他们还发现,不同的盐生植物采取不同的耐盐机制,有的是耐盐型,有的是避盐型。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 +86 431 85542266
Email: iga@iga.ac.cn 传真: +86 431 85542298
Copyright(2002-202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