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活动
中科院STS计划区域重点项目“长白山区典型小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恢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举行验收会
2020-07-17 | 来源:科研计划处 |【

  2020年7月14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组织专家对东北地理所承担的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区域重点项目“长白山区典型小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恢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进行验收。长春分院院长甘建国、科研处处长侯鹏到会,特邀东北师范大学盛连喜教授为组长,吉林农业大学校长冯江教授、吉林大学汤洁教授、吉林省林业科学院院长张建秋研究员、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陈玮研究员组成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科技合作处副处长王兵、项目承担单位所长何兴元、副所长姜明、科研计划处处长武海涛、辽源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于贵宝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

  甘建国首先总体介绍了中科院STS区域重点项目立项背景以及执行、验收的管理流程和相关要求。王兵指出,STS区域重点项目瞄准地方政府最为关注的“牛鼻子”问题和关系民生的“卡脖子”问题,为加强技术的集成应用、工程化示范、产业化推广和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姜明就中科院科发局、吉林省科技厅、长春分院和合作企业对东北地理所成果转化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指出本项目旨在展示一种多重生态系统优化的综合示范效果,希望通过本次验收,吸纳专家宝贵意见,实现“山水林田湖”生态一体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与会专家随后听取了项目负责人何兴元研究员的报告,审查了验收材料。该项目针对河流上游水源涵养林质量下降、河/库湿地退化、农田面源污染造成水质恶化等问题,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需求,以辽河源头为研究与示范区,研发了水源涵养林分类功能提升技术、林下资源利用技术、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河湖区湿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山水林田湖共同体”生态遥感监测技术,为流域的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技术的保障与示范。

  项目在吉林省辽河源镇建立示范区7000多亩,推广面积超过1万公顷。经测算,项目期内示范区减少地表径流13.95%、地表土壤侵蚀率降低了18.2%、控制10%面源污染、水体总氮和总磷各降低20%以上,实现了“山水林田湖”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举办技术培训班11期,培训基层技术人员2128人次。该项目为 “东辽县水源涵养林建设” 、“东辽河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专家组一致认为,本项目不仅实现了预期目标,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极其显著,已对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产生引导效应,十分振奋人心。于贵宝表示,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增强了辽源市开展生态农业转型的信心,引领了辽源市发展的绿色道路。合作企业代表就项目创造的客观效益对项目组表达了感谢,希望能继续为农业增产增收做贡献。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扩大示范区,将本项目的技术体系纳入吉林省“十四五”生态修复规划,为“山水林田湖”修复提供理论支撑,把成果发表在祖国大地上。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邮编:130102 电话: +86 431 85542266
Email: iga@iga.ac.cn 传真: +86 431 85542298
Copyright(2002-202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ICP备05002032号-1
吉公网安备220173020002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