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20日,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先导科技专项“美丽中国”监理组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邓伟、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刘国彬、国务院三峡办原巡视员、副司长周维及项目六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研究员丁永建、专家组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研究员李新荣组成的考察组,对项目六“生态脆弱区绿色发展途径和区域综合示范”的课题四“东北农牧交错带生态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示范”示范区进行现场考察。
9月17日上午,考察组一行来到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综合利用模式示范区,课题负责人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姜明简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进展及示范工作落实情况,副研究员李晓宇介绍了苇塘河蟹生态养殖、苇基食用菌栽培等研究进展和示范情况。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刘焕军详细介绍了最新研发的“智慧农牧”APP软件,展示了管理部门、企业与农户如何通过该APP实现对湿地、农田、草地时空精准的科学管理工作。考察组现场参观了苇塘河蟹的生产与捕捞过程,大安市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李岩及苇场场长李兴光详细介绍了苇-鱼-蟹-菌模式的示范推广情况及对地方产业的带动作用,由衷感谢课题组及东北地理所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监理组对苇-鱼-蟹-菌模式的落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模式理论机制清晰、经济效益显著,真正实现了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的融合发展。

9月17日下午,考察组一行参观了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站长梁正伟介绍了以稻治碱、以草治碱的主要技术和示范,研究员马红媛汇报了中度苏打盐碱地羊草植被恢复与高效利用方面的课题成果,详细介绍了羊草直播恢复技术、突变体筛选技术以及示范推广情况。监理组专家表示盐碱草地顶级植被羊草的恢复技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先进,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9月18日,考察组一行到达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包文军介绍了查干湖的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程度、流域调控等,综合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查干湖的长远规划需求。姜明介绍了课题组在查干湖实施的水资源补水规划、湿地生态恢复、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等工作,相关成果与建议已经得到吉林省政府领导实质性批示,并得到省直部门的落实与推进。

9月19-20日,考察组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站长李玉霖汇报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农-草-畜-水复合生态工程发展模式及示范”的研究进展,考察组考察了托养式养殖+订单式种植模式示范区、沙化资源利用示范区与沙化草地水稻的发展模式示范区,监理组高度评价了复合生态工程的发展模式,对地区科技扶贫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监理组对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取得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相关技术理论扎实、模式推广效果较好,影响力大,以地方的需求为研究导向,积极研发相关技术模式、推动生态保护和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监理组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成果示范,为中国生态建设持续发力,为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课题组佟守正研究员、杨富亿研究员、黄迎新研究员、刘文新、文波龙、欧洋、安雨等及所科研处副处长崔明星一同参加本次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