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综合新闻 |
|
|
|
立足黑土地,服务黑龙江,面向国内外——黑龙江省科技厅领导考察我所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 |
2005-09-01 | 来源: |【大 中 小】 |
8月27日上午,黑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忠、农村处处长张立杰、副处长时泽远、绥化市科技副局长裴增国与农业科科长王英杰、海伦市主管副市长杨勇、海伦市科信局局长孙宏业、副局长杨志成等一行八人,在胡乃泽副所长、的陪同下,考察了我所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并检查了以我所为技术依托的大豆国家攻关项目。
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坐落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始建于1978年。海伦地区土壤类型是中厚黑土,在我国黑土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的研究采用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长期定位观测的技术途径,深入探讨土壤——作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黑土农业生态系统发生发展规律,黑土演替过程的机理,养分、水分循环特征与生产力的关系及调控途径,为资源优化配置,国土整治和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不断优化的示范模式与配套技术。
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站长韩晓增研究员在试验田向考察团的领导作了汇报。领导们边走、边看、边问,场面热烈,不时对我所的研究成果发出赞叹声。许艳丽研究员向考察团汇报了她所承担的科技部项目研究进展,其中木霉项目引起潘忠副厅长的高度重视,当场指示农业处负责同志对此项目予以关注,使其尽快产业化,对其加以重点培育。
潘忠副厅长在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我所科研工作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同时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潘忠副厅长指出,黑龙江省与我所的农业科技合作有着相当的基础,尤其是我所自建立以来承担了黑龙江省多项科研项目,如三江、松嫩平原的农业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并取得了具有显示度的成果。自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已与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高层会悟并搭建了省院合作框架以来,双方的科技合作迈向了实质性阶段并得到全面推进。参观了海伦试验站后,深感其基础之雄厚、试验之一流、研究之独特,称得上为我国黑土区的一流台站。潘忠副厅长谈了参观后的总体印象:地点好,意义大;成果不少,前景看好。有三方面的感受:一是具有国家队的水准,主要体现在科研思路、题目设计、实验手段、实验条件、仪器利用程度、以及人员素质、规范管理等诸多方面;二是科研作风踏实,科研是一种积累、一种积淀,不仅要有定性的结论,还要有定量的结论,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三是敢于设想,敢于否定,用长期定位试验来检验科学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如钾肥的使用、大豆重迎茬、黑土退化等问题的质疑就体现了这一点。相信海伦站取得的成果正在或将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的农业发展以及国家粮食安全等提供可信的科学依据与决策依据。黑龙江省能够拥有此台站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应该加大力度予以完善。
胡乃泽副所长感谢潘忠副厅长来海伦站检查指导工作,并提出中肯的建议。他说,以邓伟所长为首的所班子根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方案,经过反复论证、科学思考,组织重新制订了海伦站长远发展战略,明确了近期与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邓伟所长在这个科学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要着力推进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强化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和科技创新,要在短时间内把海伦站建设成为国际上开展黑土特色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把海伦站建设成为国际一流野外台站的战略构想。本着上述指导方针,海伦站从改善科研环境入手,大力开展基础设施的改造。所里自筹经费铺设了试验区的道路,新建2栋移动式温室,修建了土壤养分长期试验田间小区。海伦站还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重新配备了以在读博士、硕士为主的网络监测队伍,系统维修了农田小气候气象观测主站、副站,系统调整了水分观测方法,校正了水分仪器,加强了观测数据的规范管理,使仪器配备完好率大幅提升。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监测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在坚持基础研究同时,还要在成果转化上加大力度,首先在海伦市加以推广应用一流的成果;第二要为海伦市搭好科技平台,邀请所内外专家与地方探讨农业发展问题;三是尽快将海伦站建设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科普基地;最后争取早日将海伦站建成国家级台站,在东北振兴、特别是在黑龙江振兴中发挥科学研究与技术集成的引领作用。
|
|
|
|